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国百所高校研究生积极响应,共同开展“‘我是中国研究生,科创报国青年说’——全国研究生网络接力讲述身边研究生科研榜样主题活动”。
活动旨在激励当代青年研究生深刻把握“国之大者”,勇攀科研高峰、立志科创报国,主动融入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活动将通过全国100余所高校研究生、连续100余天网上接力、讲述好100余辑科创报国事迹的形式,展示中国研究生群体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钻研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今天,主题活动第84期推文
让我们一起走进12博(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听听河科大研究生的科创报国故事
许泽华:突破轴承“卡脖子”技术 他立志让“中国智造”走向世界

许泽华,12博(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张彦斌教授、何强教授。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EI论文1篇,核心论文1篇,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参与申报发明专利11项。曾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国赛银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等奖项,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大学生党员标兵”等荣誉称号。
积土而为山 积水而为海
新时代下,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艰苦奋斗不仅是追逐梦想的必经之路,更是扬起理想风帆的必备条件。“我们这一代是幸运的,父母为我们供给衣食,导师为我们指引明灯,学校为我们提供科研环境,国家为我们提供人才政策。”许泽华说,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创造者和未来的希望,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重任,更应当以艰苦奋斗精神为座右铭,勇往直前,不断追求科学与知识的进步。他表示,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会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追求卓越,书写属于自己的科学传世之章,助力中国智造走向全世界。

攀科学高树 摘创新之果
“智能制造包含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运用智能制造技术有望突破轴承‘卡脖子’技术瓶颈。”许泽华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超疏水耐高温轴承密封件的研制与机理研究。凭借创新思维与不懈努力,他搭建了轴承密封件智能测试平台,并探索出一套适合不同工况下的轴承密封圈材料性能试验方法,通过建立浸润模型能够明确各向异性结构对轴承密封件浸润性的作用机理。目前,他参与制作的轴承密封件产品已经被民机火灾科学与安全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所认可。

丹心负使命 不泯青春意
在许泽华看来,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想要通过科技报国的方式发扬红旗渠精神,让中国智能制造屹立于世界之巅。“未来,我要持之以恒地紧跟智能制造步伐,开拓创新、不惧挑战,发扬红旗渠精神,设计出性能更高的轴承密封件,提出更优良的制备工艺,不断改良完善轴承密封件性能,让我设计的产品走出实验室,突破制约我国创新发展的科技瓶颈问题,并将我的科研成果分享给科技工作者。”许泽华郑重承诺。

曹君娴:双创引领 以麦相传——为传统农产品精深加工插上了二次腾飞的翅膀

曹君娴,女,1998年9月,中共党员,法学院2020级研究生,曾任12博(中国)有限公司官网研究生会主席团,12博(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学生会主席。先后荣获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全国第二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事迹征集人物,2018年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百强(大学生返乡创业十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国家奖学金,河南省最美大学生,河南省三好学生,河南省文明学生,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第三届“新时代•新梦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省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芃麦起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创新创业是广大学生将理论化作实践的重要舞台,对曹君娴而言,在“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的时代大潮中为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始终是她拼搏奋斗的努力方向。曹君娴是农民的孩子,出生在产粮大县,从小父老乡亲们种地卖粮的辛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2017年她作为学生志愿者参与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组织服务工作,感受到了科创比赛的魅力,希望能通过科技的力量为传统农产品精深加工插上了二次腾飞的翅膀。


校企合作
“芃麦”二字取自《诗经》——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意为我行走在田野上,小麦生长的很茂盛。项目团队成立公司、注册商标,以大学生团队+合作社+科研团队+实体销售+精准扶贫的芃麦模式,通过农企合作、校企合作为桥梁,以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为使命,将大学生思维与企业相结合。推动校企合作,落实产学研用,与学校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共建“粮油工程联合研究实验室”,公司已成为12博(中国)有限公司官网研究生创新创业专业实践基地和研究生就业实习基地;签约“多元营养挂面生产加工技术研究”等研发项目,将实验室成果与市场相结合,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


以赛促创
曹君娴团队带着芃麦项目站在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的舞台上,先后荣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等,项目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和肯定。比赛结束后,曹君娴成立“朋辈宣讲团”,开展几十余场讲座、宣讲等活动,为同学们分享比赛经验和参赛技巧,吸引更多的同学们积极投身创新创业。
曹君娴在创新创业中绽放青春芳华,在乡村振兴中彰显责任担当。


侯博:静“侯”佳音,埋头逐梦科创之路,“博”击长空,敢挑材料强国使命

侯博,中共党员,12博(中国)有限公司官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一名矢志为“材料强国”梦想奋斗的青年材料人。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SCI论文7篇,累计影响因子48.097,申请发明专利5项,授权2项。获团中央“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攀登计划,“出彩河南人”第六届最美大学生优秀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大学生党员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三好研究生等多项荣誉,受推荐至吉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潜心钻研攻关,矢志科研报国
他为解决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耐高温瓶颈难题,受导师团队指导,致力于新型轻质耐热TiAl合金材料技术研发,从材料的成分设计到样品的制备,历经20多个月、百余次的实验方案设计和无数次的实验调试,最终以可控的实验流程和最优化工艺,成功研制出具有类贝壳结构的柔性陶瓷Ti2AlC/TiAl仿生叠层复合材料,实现了TiAl合金高温强度1.3倍以及抗蠕变性能1.5倍的大幅提升,研究成果为解决涡轮叶片的“承温能力”瓶颈难题做出积极贡献,用实际行动向党中央“航空强国”的决策部署做出有力的青春回应。

积极创新实践,助力成果转化
他在硕士开展课题之余,积极参加与中船重工七二五所、科威钨钼等龙头企业的科技研发课题多项,协助解决了高品质钼粉制备及大尺寸溅射镀膜用钼靶材关键成形技术难题,参与建成了年产500吨大尺寸钼靶材生产线,有效推动了合作企业“面板宽幅一体钼靶材”的产业化进程,切实把产学研有效结合了起来,实实在在推动了万众创新落地生根后的开花结果。2021年,他负责主持的项目入选,团中央中国青年创新创业项目“攀登计划”,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佼佼者,参与项目荣获“互联网+”“挑战杯”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赛事奖项。

投身志愿服务,勇担青春使命
他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始终坚定“用他所学,尽他所能,回馈社会”的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作为学校“朋辈谈双创”宣讲团成员累计分享创新创业活动30余场,参与防疫、防汛等志愿服务工作累计达150小时以上,获校级大学生党员标兵、优秀共产党员、三好研究生等称号。

青年当立凌云志
报国常怀赤子心
让我们以先进为榜样 勇攀科技高峰
在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中
书写属于中国研究生的青春华章!
新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olhMzyXRMc9S7DxmCg0bg